殡葬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广泛而顽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殡葬行为。滨葬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于现代殡葬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通过对传统殡葬文化的扬弃与传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树立和谐的殡葬文化观,构建科学的殡葬文化体系,既能促进殡葬事业的健康发展,又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由于历史时期、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殡葬活动有所不同,但殡葬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基本特征。
一是共同性。死亡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对每个人来说,死亡是最平等的。围绕着死亡后的各种活动,各地、各民族大致相同,如土葬与火葬两种遗体处理方式自古以来就存在。
二是民族性。每个民族对死者遗体的处理方式和礼仪往往受该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物质文化生活、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旦形成模式,便具有对本民族的殡葬行为的规范作用。如全世界的穆斯林实行土葬。
三是地方性。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的同一种殡葬方式,由于死者所处的地域不同,人们对死者遗体的处理方法和对死者的哀悼形式也就不同,正所谓“十里不同俗”。
四是传承性。殡葬习俗一旦形成,就容易沿袭下去,这种沿袭,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它能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而在社会变革时,它则·成为一种影响和制约改革发展的惰性力量。
五是变异性。由于社会进步、文化交流、地域变迁等因素,殡葬活动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这也正是殡葬改革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