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产品分类

第一,在墓园的适当地方建设“生命纪念馆”,内可分为生死观展示厅、死亡文化展示厅、生命过程展示厅、生命境界展示厅。生命纪念馆的设计理念应该是“生命尊严”,透过传达有关死亡的正确观念,使人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使生命的尊严神圣化。
生死观展示厅:世界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死观,丰富多彩,我们可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中国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的生死观;展示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生死观;展示现当代中外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的生死观,让人们在了解先贤先哲生死观的基础上,获得对待生命、生活、死亡的正确态度。
死亡文化展示厅:死的历史扣人心弦,历史需要掂量,人们应该倒过来审视死亡,从死亡出发,来认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在这个展示厅中,可以用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图文并茂以及高科技的光电形式展示各个民族“死亡之镜”中的人类历史:古老的死亡制度;宗教关于死和后世的传说;干姿百态的坟墓;巴洛克式的大规模仪式的死;自然哲学的“明智”的死;复古派的“英雄”式的死;立遗嘱的“市民阶层”的死;现代人对死的禁忌;盛大的多元殡葬文化;自杀文化等等。以此对死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生命过程展示厅:可以用丰富的哲学、心理学资源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生命的萌动(生育文化)、生命的成长(家庭亲情)、生命的教化(社会角色)、生命的辉煌(独立成人)和生命的归宿(回归大地)五个过程及其主要特点,对普通民众以生命的教育,对亲属进行有针对性的消解悲伤的辅导。生命境界展示厅:生命是需要一种境界支撑的。境界包括心理状态、气象、意义三个方面,其中心理状态是最根本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生死态度。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的精神境界划分为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处于自然境界的人“不知生死”,处于功利境界的人“逃避死亡”,处于道德境界的人“生作死息”,处于天地境界的人生死顺化”。我们可以用丰富的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资源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各种生命境界对抗死亡的力量,培育人们免于死亡恐惧与痛苦的力量。

第二,在墓区的适当地区设计建造“悲伤辅导园”,亦即设计建造一些特别的人义景观,对悲伤之中的亲属们进行观念及心理的抚慰。悲伤辅导的目的是透过传达有关死亡的正确观念,使亲属珍惜生命,走出丧亲之痛的阴影,活出积极的人生来。悲伤辅导是肯定、欣赏、尊重、关怀与服务生命,可以帮助亲属培养积极正面的人生观。透过悲伤辅导的实施,帮助亲属探索生命的意义认识自我,进而尊重亡灵、热爱生命,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并培养其社会的生存能力,提升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因此,悲伤辅导可以帮助亲属获得心灵上的力量,以超越丧亲之痛的迷失与困境。思索生命的意义并不是要逃避生命痛苦,而是发挥生命的整体性,启迪良知和真善美的情操,培养道德品格,确立安身立命的价值观。比如在中国台湾地区的台北护理学院,就新建成了一座“愈花园”,即是运用现代园艺手段,进行悲伤辅导的工作。悲伤辅导园的设计理念是“悲伤治疗园艺化”,它体现“道法自然”的旨趣以及“自然和谐”与“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第三,为了实现殡葬场所转型为“生命教育基地”,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即有必要大力提升殡葬从业者综合的文化素质。殡葬从业人员不仅要精通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努力学习死亡学、生死学、生死哲学、人类死亡史、中西方哲学史、悲伤辅导、心理学、生命教育等各方面的知识,并形成实际的工作能力。要提高殡葬业的入行“门槛”,从根本上、整体上提升从业者的水平尤其是对有关生死问题的了解与处理的能力。一个有良好环境、人性化设计的“生命教育基地”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相配,才能真正实现由“墓区”、“纪念园”向“生命教育基地”的蜕变。
总之,现代中国的殡葬业应该为构建中国的和谐社会贡献一份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力量。因为死亡的恐惧、丧葬的焦虑、生离死别是人类最大最深的痛苦。如果殡葬业能够让逝者走得安心,让丧亲者能放心,让社会能满意,岂不使人类更幸福,社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