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产品分类

1系统整体性原则
生态学的真谛在于系统整体性。按生态学观点,自然界是生态系统。而世界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世界观认为,现实中的一切单位都是内在联系着的,所有单位或个体都是由关系构成的。由事物之间动态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关系网络,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非机械论所描述的是一个可还原的机械实体。在这个整体中,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真实的存在着的,但是事物整体间的关系在逻辑上要比事物的地位更优先。因为系统的整体特性不能由它的组成部分的特性来决定,而事物的性质是由它与整体的复杂关系决定的,系统关系网络上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比各组成部分更加重要。这个关系网络是它的组成部分存在的环境。"在任何既定情境里,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它和既定情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往往导致殡葬建筑空间的破碎,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建立良好的绿色生态骨架,形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三维动态景观生态体系,使绿化体系处于一种生长的态势,保证其良好发育,与周边环境保持持续、协调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殡葬建筑的分期建设,而且还可以通过保护好关键性的地理要素,从长远角度控制殡葬建筑景观生态质量和变化趋势。
2 适应性再利用原则
建筑物生命周期的长短由它的物质寿命和机能寿命两方面因素决定。建筑的物质寿命是指其结构、维护体系和设备等在充分维护、修缮和改造的条件下能够正常发挥功能的寿命,是其生命得以维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筑物的机能寿命是指它适应社会需要而被赋子的使用功能,一旦这种使用功能消失,它的机能寿命也随之消失。有一种观点认为,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将改变建筑的功能与形态,这对建筑来讲当然是对的。但是反之并非亦然,因此旧建筑亦不必要因时代进步而必须铲除重建,它的物质性(物质寿命)仍有存在的长久价值,建筑可以根据社会需要被再次(或多次)赋予新的使用功能,从而使机能寿命得以延续。
殡葬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是在殡葬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物质寿命与机能寿命之间差距的调整。殡葬建筑物质寿命和机能寿命之间差距的存在,是既存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动因:当物质寿命仍然存在机能寿命已经消失时,需要通过给建筑注入新功能以延长其机能寿命;相反,当机能寿命仍然存在物质寿命不适应发展需要时,则须通过改造、增建等方式,延长其物质寿命。两种情况,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此消彼长.互为依存,直至建筑生命的结束。
因此在对殡葬建筑进行总体规划时,要针对墓地的实际情况,出入口的设置、功能分区、山水地形的处理、道路、建筑要适应当地特点。详细设计时的植物配置与种植、园林工程设计等也要注意适应性原则,选择树种应尽量考虑适应力强的原生植物,还要注意季相变化,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树种。
3渗透性原则
生态系统是由自然和人工两部分互相渗透而形成的组合体,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因素对生物群落生境具有一定的影响,特殊的气候和立地条件,为植物生长造成了与自然状态不同的新的生境。在殡葬建筑园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可进行生态工程的结构复制与功能模拟,使殡葬建筑园林生态结构优化,整体协调。
在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中,运用植物、建筑、水体等物质要素,以一定的科学和技术规律为指导,因地因时进行植物选择和配置,充分发挥它们的综合功能。例如,在山地地形中,有一些地形变化剧烈的不可建用地。道路多劈山而筑,一面倚山,一面临崖,在这些地段合理配置攀缘、垂直。地被植物等立体绿化,同乔、灌木以及最下层的地被植物易形成稳定的多层混合立体植物群落,不仅丰富景观层次,提高绿化率,使植物高低相竞。充满生机盎然的情趣,而且体现出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增强山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